7d8cf5944a0a5a751f9993b38e9b0469.jpeg

 

這個專訪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大概是完全看懂了他最一開始寫的專輯介紹。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天氣一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他又要將這樣的關係比喻成「不是不滿的不滿」,我好像終於瞭解了。之前全專賞析的標題是「無期而至的天氣,就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樣難以預測」,後來改成了「無期而至的天氣,不再去預測的人際關係」。我意識到這些像天氣一樣無可抵擋的人際活動終究是無法被單方面的努力改變的,所以與其說要去預測或是難以預測別人怎麼想,他真正想表達的其實是「不再去預測」任何的狀況,讓一切順其自然,自己也不再糾結,而是可以繼續向前看。
 

回到正題,我把這個專訪分成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玟佑今年的各種近況,包括簽約STANDARD FRIENDS、SMTM 11跟WEATHER REPORT專輯製作的相關歷程,並以他身為製作人的身分以及普通人的觀點兩種方向去探討了自己所追求的音樂。這個部分是跟上次寫音樂旅程差不多的方式,由我的統整+節選訪談的方式構成。
 

第二部分是WEATHER REPORT七首收錄曲的詳細製作過程,按照每一首歌分別說明了很多。這個部分我覺得不適合介入太多我自己的想法,所以第二部分是以完整的訪談翻譯呈現,我也沒有刪減任何問題。
 

透過訪談,我覺得玟佑其實是心態很「安定」的製作人,對自己想要製作的音樂跟方向都很明確,也不會因為爆紅、流行性或是商業價值而有所動搖。絕大部分的音樂人都會希望透過專輯來展示自己的風格,或是有所突破的新面貌,但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說自己「沒有想特別展現什麼風格」的人真的很清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希望他能好好鍛鍊一下指導別人的部分就好了,其他地方都蠻讓人放心。
 

說真的,寫到最後真的忍不住懷疑「這真的有人要看嗎?!」 因為實在是太長了,聊的內容也很深,所以真的花了很多時間在理解跟消化,但我覺得我如果還要去「預測」大家的反應來寫的話真的太累了,所以比起說是翻譯或是統整,比較像是我的讀書心得吧,實際上也是邊讀邊寫的,寫完這篇的時候也代表我讀完了(笑),很高興能跟大家分享我獨自努力了1個月左右的考研成果。

 


 

 目錄 (可點選連結至各段落閱讀)

第一部分:Slom作為製作人與普通人的2022年
1. 即使折磨自己也要出演的《SMTM》
2. 加入STANDARD FRIENDS後的轉變
3. 製作人Slom|沉甸甸的音樂魅力
4. 製作人Slom|音樂人是否該臣服於潮流之下
5. 製作人Slom|熱門歌曲〈旋轉木馬〉的效應與影響
6. 普通人Slom|不是為了榜單成績而製作音樂
7. 普通人Slom|獨居的日子
8. WEATHER REPORT|只是想做而做的專輯
9. WEATHER REPORT|無期而至的天氣,不再去預測的人際關係。
10. WEATHER REPORT|受到的曲風影響與融合過程
11. WEATHER REPORT|與歌手、演奏家的合作方式
12. WEATHER REPORT|後期混音過程

第二部分:專輯各收錄曲的製作細節
1. ANIRAGO feat. Zion.T
2. CACTUS feat. Crush, Beenzino
3. SKIT feat. Lee Hi, Loco
4. D.R.E.A.M. feat. pH-1
5. 寄給你的信
6. WHAT DO I DO feat. Will Heard
7. 雨傘
8. 全專總結|WEATHER REPORT的意義

 


 

2020年代的韓國嘻哈界是明星製作人們一一登場,展現著自己的存在感的時期。其中Slom以紮實的節奏和感性的聲音作為基礎,用自己的作品抓住了大眾、特定曲風的樂迷以及各種藝人取向的製作人,這樣的他終於帶著自己的第一張正規專輯WEATHER REPORT來到了我們身邊。雖然專輯因匯聚了各種韓國大眾音樂界的知名歌手參與而引發話題,但更重要的是,這是包含了Slom身為製作人的音樂性以及人性魅力的作品。對此,HIPHOPLE與Slom見了面,從音樂觀暢談到製作後記,以及WEATHER REPORT中包含的聲音、後製等內容進行了交流。

 

即使折磨自己也要出演的《SMTM》

unknown_312389313_1491842101330658_5658969916227456700_n.jpg

今年已經是Slom連續第二年出演《SMTM》,包括在2020年的《SMTM 9》也作為幕後製作人參與了〈Freak〉、〈紅外線相機〉、〈世界上沒有壞狗〉、〈Credit〉等主要歌曲的製作,今年比起以往更累的是Slom還需要準備自己的專輯,在兩個大項目同時進行的狀態下把自己逼到極限。即使把自己折磨到如此疲憊也要出演就只是為了展現自己作為一個製作人的模樣,《SMTM》對他而言可能是最大且唯一的舞台,因此每次一有機會都不會錯過。從去年到今年,年末忙完之後就會在春天休息一段時間,休息久了又會開始想要工作,就這樣忙到夏天又接到了節目組的邀請,產生了這種年復一年的規律活動。


「我只是覺得機會來了,去做總是對的。我並不是能夠站在live現場發出聲音的職業定位嘛,也無法給大家看到我光挑kick(一種鼓點樣本)就挑幾個小時的樣子。我覺得《Show Me The Money》大概是能夠細緻呈現歌曲製作過程的節目,所以每次有出演機會時都會抓住。」—Slom

 

加入STANDARD FRIENDS後的轉變

unknown_311890923_776194053463759_4981606403653243514_n.jpg

過去Slom經常說自己「Self employed(自我聘雇)」的製作人,也是《SMTM》史上第一個無所屬廠牌的製作人,不過今年10月宣布加入Zion.T創立的STANDARD FRIENDS之後,也代表他將從「自我聘雇」的階段畢業。事實上,並非如外界所知的那樣,STANDARD FRIENDS第一個簽約的音樂人並非Wonstein,而是從去年《SMTM 10》就早已簽約的Slom。


STANDARD FRIENDS其實是Zion.T策劃了非常多年的廠牌,一直到《SMTM 10》的成果獲得肯定後,Zion.T也有了信心,決定要把這個廠牌正式推出,所以Slom其實早在去年《SMTM 10》播出期間就已經是STANDARD FRIENDS的所屬藝人,只是站在公司的立場,配合新專輯一起宣布簽約入社會是更好的時機,所以一直隱瞞著這件事情,Slom笑說「我一直持續著像洪吉童一樣對著爸爸卻不能叫爸爸的日子」

 

E7OI7ExVEAEA7Ae.jpeg


從2016年Slom就跟Zion.T持續合作,其實原本Slom在2019年大學畢業後是想留在美國繼續唸研究所,進修音樂相關的學業,不過當時正好遇到疫情,他覺得線上授課無法在校園裡有更好地交流,因此覺得暫停碩士學業,回到韓國擔任《SMTM 9》ZiGi隊的主要曲目製作人,在節目播出後與Zion.T的合作關係就這樣順水推舟地延續下去了。


雖然加入STANDARD FRIENDS之後代表著脫離看似比較自由的獨立音樂人,不過Slom也分享了自己加入廠牌後的轉變,認為可以不需要擔心其他繁雜的邀約事務,只需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就好,心情上其實覺得很舒服又自在。


「基本上來說我覺得很自在。這次專輯比起製作音樂更累的是要邀請各種featuring歌手,在拜託別人的立場上有很多感情上的負擔,畢竟我的專輯活動會介入別人的行程不是嗎?就像我不想被別人打擾一樣,我也不想妨礙其他人工作,但這種壓力隨著公司有專門在中間往來協調的人而減少了。現在我可以只集中在創作上,跟親近的人們聚集在名為『公司』的屋簷下,讓我覺得很踏實又自在。」—Slom


(這個回答真的⋯⋯我一直覺得這次專輯雖然圍繞著各種人際關係產生的「誤會」,但玟佑真的是那種細心又體貼到會站在對方的立場,盡最大可能避免任何誤解產生的人,他總是會為對方設想到一個很驚人的程度。)

 

製作人Slom|沉甸甸的音樂魅力

E7OI2oIVIAImyYi.jpeg


Slom一直以洗煉而極簡風格的音樂著稱,在這次的專輯WEATHER REPORT也能感受到這樣的風格。如果說Slom的音樂有哪些固定的元素或特色的話,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的鼓點,這可能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會說他的音樂給人一種「沉甸甸」的穩重感,因為一直有低頻的bass和鼓點默默鋪在下面撐起整個編曲。


「人們為了填補自己音樂上的不足之處,不是都會加入其他的東西來填補嗎?我自己在演奏方面比較沒那麼突出,雖然說是鍵盤,但也是我把耳濡目染得知的和弦做成MIDI以後進行旋律製作的環節,所以其他部分是由鼓點和bassline沉甸甸地填滿。總之鼓點是只要我找到並加工後就能發出我想要的聲音,我製作的音樂裡鼓點fill in(在固定的節拍上進行演奏)並不是這麼的複雜,而是用質感來決勝負的音樂。」—Slom

 

製作人Slom|音樂人是否該臣服於潮流之下

unknown_16230144_466005046856629_6669267264958627840_n.jpg


近年來隨著短影音平台大量興起,除了大家熟知的抖音之外,Youtube和Instagram也開始強打Shorts、Reels這類的短影音服務,在人們的專注力越來越短之下,要用一首歌的時間去打動人變得更加困難了。在遇到這個問題時,許多音樂人不得不開始轉型,創作更符合市場需求的音樂,來創造出更大的商業價值。
 

「我覺得抖音類型的音樂就像是在Youtube上看電影或電視劇的摘要劇情一樣。廣泛來說,我也瞭解喜歡看強調了亮點後二次加工的內容的人,明顯比純粹愛聽音樂的人來得多很多。雖然利用這個方式製作音樂的人能從中受益的話,也不失為一種優點,但也因此出現了無法純粹按照音樂的流動而聽歌的人,非常地可惜。」—Slom(舉例來說現在會把全專聽一遍的人肯定是比愛聽抖音音樂的人少很多,短影音讓大家更難集中在整個音樂作品中,玟佑的意思大概是這樣。)


Slom認為自己順應潮流的方式是將歌曲長度做短一些,這次專輯中超過3分鐘的歌曲並不多,featuring陣容也難得匯集了在流行音樂市場中活躍的歌手,藉以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Slom認為「最主要還是要讓聽眾聽得舒服自在」,因此沒有刻意將專輯做得過於晦澀。在經歷了〈旋轉木馬〉的巨大成功後,Slom認為自己的音樂有時會反映出流行性,但也有刻意避開的時候,他意外透露今年《SMTM 11》的團隊歌曲其實有很多跳脫流行趨勢的歌曲,比起迎合趨勢,更想要強調選手們的特色和表演性。


「因為是目標觀眾很明確的競演節目,所以肯定是會有需要迎合觀眾的部分,不過我聽過、喜歡的音樂都融合成了我自己的色彩,成了編曲的細節,歌曲的基礎會隨著搭檔選手的不同而改變。隊員們的色彩也是這樣,在他們職業生涯發展的方向上製作了最需要的音樂。」—Slom

 

製作人Slom|熱門歌曲〈旋轉木馬〉的效應與影響


《SMTM 10》最成功的歌曲非sokodomo的〈旋轉木馬〉莫屬。儘管第十季的音源成績可以說是全面開花,不過〈旋轉木馬〉比起其他熱門歌曲更特別的是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長跑」,最能彰顯這個意義的成績是連續365天登上Melon日榜從未掉出榜單過,是《SMTM 10》眾多大熱曲中唯一達成這個紀錄的歌曲。在《SMTM 11》已經開播的現在,〈旋轉木馬〉仍然在Melon TOP 100榜單中維持著穩定的名次,證明了這首歌並非一時的熱度而爆紅,而是真正成了大眾喜愛的歌曲,同時也對參與了這首歌的人們產生了巨大的職涯影響。


「雖然所有《SMTM》的歌曲都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但〈旋轉木馬〉特別奇妙的是一次非常合拍的合作。sokodomo是光明中帶著冷笑的朋友,所以想將『人活著的世界運轉起來都是一樣的』的人性觀點融入這首歌,是一起創作的所有人都產生同感後進行製作的歌曲。」—Slom


面對〈旋轉木馬〉的巨大成功,Slom坦言光是從IG的標記就能感受到受歡迎的程度,或是自己說出是〈旋轉木馬〉的製作人後,對方瞠目結舌的表情也說明了〈旋轉木馬〉確實對他的製作人生涯產生了影響。

 

普通人Slom|不是為了榜單成績而製作音樂

screenshot 2022-11-29 上午11.07.33.jpg


在〈旋轉木馬〉的巨大成功之後,對製作人而言雖然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但緊接而來的恐怕會是「能不能再超越這首歌」的壓力以及成功伴隨而來的空虛感,值得慶幸的是Slom表示自己並沒有產生這種感覺,只是覺得很高興也很感謝,並對〈旋轉木馬〉創造的成績感到非常神奇。這樣的效應對他的生活其實沒有產生太大的轉變,無非就是可以不用考慮價錢隨意訂外送,吃炒碼麵的時候可以加餃子、即使油價上漲也能坐車去工作室,這些是自爆「我不是開銷很大的那種人」的Slom分享的日常flex(笑)。


「在製作音樂的過程中,雖然不能說沒有企圖心或模式化,但其實企劃本身並不是為了榜單成績而製作的音樂,當然會傾向製作得更簡約或聽起來更舒服,但基本上我工作的思想是『製作出自己覺得好聽的歌曲』,所以並不會因為這首歌的成果而影響到下一個製作。」—Slom


事實上,突然做出一首熱門歌曲有時對創作者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不過Slom的想法讓我覺得很健康也很穩定,他把這樣的成功歸咎於「〈旋轉木馬〉是我喜歡的東西跟大眾喜歡的東西的中間點」。音樂人最大的苦惱莫過於是要做出大眾喜歡的音樂,還是堅持做自己喜歡的音樂,但其實比起要去迎合大眾或是讓大眾來發現你,努力去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或許才是做音樂最完美的狀態吧?

 

普通人Slom|獨居的日子

IMG_1032.JPG


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的Slom在今年搬出去自己住,在這段獨居的生活中,「一個人」意味著自在也意味著孤獨,在這個狀態下,Slom表示「好像度過了想要孤獨的一年,我微妙地把自己投入到悲傷又不表現出憂鬱感的電影主角中」(笑)。他居住的龍山區也是許多上班族居住的地方,所以會出現白天人擠人,晚上卻像空城一樣的情況,這種空虛感讓他覺得「一個人待著也不錯」,在一直一個人生活的日子裡,這樣的個人情感也體現在他的專輯WEATHER REPORT中。


「比起《SMTM》的成果帶來的空虛感,因為被越來越多人認出,必須對不特定的大眾展現出親切感對我來說有點難。在外面被人認出來的話是還好,但是關係再進一步的話,該說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嗎?雖然不是刻意利用這種環境,但因為存在著這樣的地方,所以跟前面說的情感(想要一個人獨處)有點同化了。」—Slom


Slom表示獨處的時「完全只有自己一個人,任由想法流淌展開,身體好像託付給別人一樣」,並指出這種有點淒涼的感覺跟他的之前製作的歌曲〈回家本能〉有相似的地方。
 

 

WEATHER REPORT|只是想做而做的專輯

unknown_312292733_466280815480068_2513923148724272319_n.jpg


Slom在今年10月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專輯WEATHER REPORT,「發行首張專輯」這件事本身對許多音樂人來說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但Slom反而是為了避開這種負擔感而將專輯定為正規專輯,也不像一般的歌手會先設定主題再進行創作,而是反過來蒐集完歌曲才開始思考專輯的主題,發專輯對他而言比較像是一種水到渠成、想做就做的事情。雖然專輯只有7首歌,時長也沒有達到一般正規專輯既定的30分鐘,不過Slom透露「製作人的專輯真的很難完成」,在本人不發出聲音的狀態下,必須向歌手們邀約合作,光是要做成專輯的單位就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這張專輯代表著他這幾年來的狀態,因此定為正規專輯。


「我真的只是在製作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在專業包裝的階段遠遠不及我身旁的海率哥,一開始就只是想要發行專輯。MINISERIES的時候也是這樣,跟Sumin姐姐一起合作,接下來發現累積了不少歌啊?所以就變成專輯了,然後主題要叫什麼呢?MINISERIES好了,因為每一首歌都是關於愛情的歌曲,是這種程度。這次WEATHER REPORT也是向參與者們先傳達主題,蒐集歌曲後賦予了意義。

看著身邊的藝人或是國外喜歡的歌手,有些人會為了證明自己的成果而在銷售方面遇到困難,身為旁觀者覺得不發行專輯真的很可惜,所以不想要這樣。因為製作時很喜歡,所以發行的時候也不要帶著太重大的想法,已經默默做好了這樣的心理建設,所以蒐集歌曲後,得出了想說這些故事的結論。」—Slom


比起許多藝人都會想在專輯中展現新風格,或是自己有所突破的模樣,Slom並沒有為專輯賦予重大的意義,單純的「展現自己」、「想讓大家看到我能做到這些」就是WEATHER REPORT誕生的理由,他說甚至連音樂風格也只是「最近覺得這個很好」的程度。


「專輯發行時,我的身邊有許多讓我能變得客觀和謙虛的人,他們就像『這個風格裡最頂尖的人』一樣,一些演奏家朋友也是,雖然並沒有廣為人知,但真的有很多像寶石一樣的人。所以我不是為了展現某種風格,或是過度炫耀自己的能力而製作音樂的。」—Slom

 

WEATHER REPORT|無期而至的天氣,不再去預測的人際關係。

unknown_312708611_419484616856626_2393930074739812918_n.jpg


Slom曾經給專輯的展覽寫過一段很長的話,內容提到「我認為人與人之間如果想要毫無誤會地表達真心,都需要經過一兩次的思考再三思而行,我是懷抱著這種思想體系的主義者」,其實當時翻完我還是沒摸透他的想法,一直到後來慢慢理解了專輯想表達的內容後,逐漸意識到他形容「不是不滿的不滿」指的應該是人際關係之間的誤會。


這些誤會沒有人希望發生,卻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無所不在,就像無期而至的天氣一樣無法阻擋,並且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我們一天的心情,但就像有的人喜歡下雨天、有的人卻討厭下雨天一樣,既然是無法阻擋的事,當這些誤會來臨時好好去接受、找出其中的優點就行了,不需要提前去預測或擔心,WEATHER REPORT是這些心境之下產生的「日記報告書」。


「我是很愛擔心的那種人。特別是在想要什麼東西、喜歡什麼人,越是想要用心珍惜的時候越嚴重。因為擔心事情會朝著我不想要的方向發展,所以會多方面去預測、小心地說話,但反而因此讓事情變得更糟的情況真的很多。所以現在我想不再去一一預測了,從這種想法出發,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喻為天氣。即使我抱著明天天氣會變好的期盼,換上黃土色的衣服,第二天的天氣也不會改變。為人際關係所作的擔憂和準備都是有極限的,為了讓我自己想通這一點,所以取了這個名字。」—Slom

 

WEATHER REPORT|受到的曲風影響與融合過程

wr-press-8403.jpeg


WEATHER REPORT不只是專輯的名稱,其實也是美國爵士樂團WEATHER REPORT的團名。Slom不僅很喜歡這個樂團,同時在收錄曲〈寄給你的信〉中也使用了WEATHER REPORT的貝斯手Jaco Pastorius喜愛使用的Fretless Bass(無琴格貝斯),有一些可以呼應的部分,專輯的名稱也具有這樣的雙重意義。


 

「我現在的狀態是這樣,現在很喜歡聽這樣的音樂的話,我就不會刻意去改變去改變這樣的氛圍」,Slom透露自己現在在聽的歌曲幾乎都是藍調或爵士搖滾的風格居多,包括Steely Dan、Donald Fagen以及光與鹽,這種帶點復古、爵士和軟式搖滾的風格也很自然地融入到專輯中。
 


▲Slom:「看MV的時候感覺這個大叔被訓了很多次。」

 

WEATHER REPORT|與歌手、演奏家的合作方式

imgUrl20221027105747851.JPEG


這張專輯的featuring陣容涵蓋Zion.T、Lee Hi、Loco、Crush、Beenzino等人,其中與Will Heard合作的What Do I Do是2017年就製作完成的歌曲,也是專輯中最早做好的歌曲。製作人專輯的難度在要將自己的想法藉由歌手的填詞和歌聲唱出來,有點像失去聲音的美人魚一樣(?)所以如何將自己的想法確實地傳達給歌手非常重要。


「其實知名度很高的藝人一下子就參與了這次專輯的製作,我還很擔心人們會覺得這是我為了炫耀才這麼做的,考量到這一點,原本想故意找新發現的藝人們合作,但是無論如何這次準備的是我聽過很多次的音樂,所以不得不與熟悉這個領域的人們合作。」—Slom


以Slom的案例來看,全專除了〈仙人掌〉並非由Crush填詞,而是Slom本人以及Zion.T填詞之外,其他歌詞都是Slom先提出歌曲概念,並且會告訴歌手「如果能把某些部分融入歌詞會更好」,這裡他舉了〈SKIT〉這首歌為例,因為是他本人經歷過的故事,所以將自己的故事寫成了長文傳給Lee Hi跟Loco,再讓歌手們進行填詞,比起「命題式作文」的合作方式,比較偏向互相交流彼此的故事之後才產生歌詞。

 


〈仙人掌〉的填詞方式也很特別,據我所知製作人親自填詞的情況幾乎可以說是沒有(除了像Gray那種自己會演唱的製作人),Slom分享自己是先給導唱寫了歌詞,在Zion.T參與進來之後完成了歌曲,其中副歌的「Tell you what, look, 老實說啊 帶著刺的好像不是我」這句歌詞是Slom覺得被惹毛的時候寫下的部分。


「對周圍的人來說,我跟平凡的上班族不太一樣,晚上才上班、凌晨才回家、吃著外送食物,在沒有陽光照射的房間裡工作的樣子,用了帶點自憐的視線去看待。當別人說『你看起來有點特別啊?』的時候,反而會覺得被惹毛了,想表現這種矛盾的模樣。」—Slom

 

 

演奏家則是包含首次嘗試專輯混音的鋼琴家朴俊宇、貝斯手朴鍾宇(PJNOTREBLE)、以及吉他手金勝賢,這些演奏家與Zion.T、Slom合作了長達6年,是團隊中固定的樂隊成員。在這個基礎上,只要Slom建立出框架,就不會脫離這個框架,成員們也會按照他的想法做出他想要的感覺,因此在錄音時間上也沒有花太長時間,爽快地進行了製作。根據歌曲類型的不同,如果需要更生動的聲音就會請演奏家們進行錄音,但也有用屬於自己的樂器填滿的案例,專輯中唯一沒有演奏家參與的曲目〈雨傘〉就是這樣的歌曲。


 

WEATHER REPORT|後期混音過程

unknown_131905511_208207980841287_4709061900460373648_n.jpg
 

除了首次參與混音的朴俊宇之外,與Zion.T長年合作的混音工程師金尚一也參與了這次專輯的混音工作。鋼琴家出身的俊宇對樂器的音調跟空間感都很了解,兩人會一起討論出人聲與樂器聲量的折衷方式,由俊宇訂下大致的線條、參數後進行混音。在佈置整體的空間感時,Slom透露自己會把所有不需要的元素都先放進去,再一個個拿出來,所以比起加入什麼元素,把東西減少的過程花了更多時間。

特別是有些歌曲也有一些老歌的感性,Slom透露以前的老歌經常出現左聲道只有架子鼓,右聲道則是只有吉他聲,如果把一邊的耳機拿下來就會完全聽不到該樂器的聲音,這次專輯裡也有非常重要的樂器只在單一聲道中出現的情況。(建議大家拿到Instrumental CD後可以好好感受一下這個部分!)


「我們團隊運作的方式是一個人負責製作時,後面會有好幾名成員一起輪流幫忙確認、增減東西。像Wonstein會來聽一遍然後說『哥,我覺得這個很好』,我也曾在Wonstein製作Cassie的時候說『這個部分加入這個的話如何?』會這樣提出意見再繼續製作,很像研究所的研究室一樣。」—Slom

 


WEATHER REPORT混音的過程中長達2週,其中光是主打歌AINIRAGO的混音就花了連續17個小時,在團隊長年合作之下,其實對於什麼樣的source該如何處理已經取得了共識,所以Slom坦言有時會覺得「這樣是不是太過安於現狀」,不過這個狀況在Zion.T砸重金買下一台前置擴大機(Pre-amplifier)後獲得了改善,因為聲音經過那個機器之後會變得很漂亮,在協調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樂趣。


「基本上我們都非常理解彼此的工作內容,也清楚各自想要往什麼方向前進。他們是跟我最親近的人,可以提出『我覺得這些東西離你正在做的並不遠』這類的指示,所以聽起來也不會讓人覺得不夠親切,我們是說出來的話都能夠成為助言的關係。」


「如果是完全以曲風為導向的話,就根本不會企劃出這樣的專輯了,我也可能會製作出比現在這張專輯vocal含量更少的專輯吧。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致力於公司的復興(全員大笑),作為所屬於這個集團的個人,要盡責盡職才行。」—Slom


在協調上,比起堅持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風格,Slom還是更加傾向於與混音工程師、演奏家們互相討論後找到彼此能夠妥協的折衷點,即使是遇到無法解決的挫折時也不會對人亂發脾氣。

「當然我也會有沒有答案的時候,但也不能因為沒有答案就對別人發脾氣嘛。明明看起來就是還沒完成、還需要一點什麼的感覺,這種時候會萌生『就這樣結束嗎?』的鬱悶想法,但我是針對這種狀況感到鬱悶,而非針對某個人而感到鬱悶。」—Slom

 


 

聊完Slom針對自身音樂以及專輯的內容後,HIPHOPLE的編輯也與Slom細聊了專輯每一首收錄曲的幕後故事,為了更完整地傳達專輯製作的幕後過程,這個部分就以完整的訪談方式呈現。

 

 1. ANIRAGO feat. Zion.T 

 

Q:從專輯的主打曲ANIRAGO開始說吧。看到親自寫的專輯介紹,覺得「現在是創造新緣分的機會成本降低的時代」表現得很帥氣。是包含著什麼意義來表達的呢?

A:因為我是文科的(笑)。我想把我和我周圍的事情做三角論證,想表達對輕輕擦肩而過的人的空虛以及擦肩而過的緣分。

 

Q:據說ANIRAGO本來應該是放在Skit之前的曲目,但最後變成了1號歌曲,選擇為開場曲的理由是什麼?

A:這是完成度最高的曲目。另外,人們在聽新出的專輯時,第一次聽的不都是第一首歌嗎,為了最先炫耀這首歌,所以安排在最前面。(笑)

 

Q:完成度高意味著在哪些方面完成度高呢?能全面說明一下工作過程嗎?

A:從整體上看,是一首投入了很多心血的歌曲。開始只是坐在我剛搬到一個人住的家裡,邊喝酒邊看夜景,想著「要製作這樣的歌曲」而製作的。歌曲真的很容易就出來了,用英文寫了ANIRAGO的暫定名稱發給了Zion.T哥。事實上,歌曲的形態在製作的第一天就已經出來了,反而是後期製作花費了很長的時間。

 

Q:所以是後期製作下了更大的功夫,提高了完成度。但是一般製作歌曲的時候,不是說在鼓點上會費很多心思嗎,這次專輯是以什麼方式在鼓點製作上下功夫的呢?

A:鼓點的樣本(Source)是從其他成曲中用麥克風採集1個單位而來的,很難具體說明是從哪些歌曲採集的,但重心都放在1970~1980年代製作的歌曲採集而成。我有自己蒐集鼓點來源的習慣,如果歌曲中掛在其他樂器上的殘響(Reverb)消失了,那個區間裡剛好出現了一個Hi-hat(腳踏鈸)的話,就會把這個鼓點蒐集起來。

在歌曲的間歇區間(Break)裡出現了喜歡的鼓點樣本的話,就會只擷取那個部分,再與其他來源一起堆疊製作成新的音效,這首歌也是混合了我喜歡的鼓點製作而成的歌曲。(前面的訪談中Slom有提到自己並不喜歡直接使用所謂的「鼓點材料包」,因為用習慣了會很難做出屬於自己的東西,因此傾向於自己蒐集喜歡的鼓點,創造出自己的音效資料庫。)

 

Q:那麼與其說是為了這次的歌曲重新找了鼓點樣本,應該說是平時就一直有在鼓點資料庫裡蒐集來源的習慣。

A:是的。那樣蒐集起來之後,再把我的資料庫裡現有的鼓點混在一起,製造出新的質感,如果有我習慣用的鼓點,就加入新的鼓點在上面著色。

 

Q:歌曲中有多少鼓點音軌呢?

A:光是ANIRAGO就有超過10軌不同的鼓點。

 

Q:所以才會有如此厚實又安定的感覺啊。

A:其實真正的主要樂器音軌(Track)並不會很多。吉他聚集在這裡,還有弦樂跟2軌鋼琴、跟1軌合成器,大概就這些而已。也不是所有的歌曲都會放入這麼多鼓點音軌,不是說放了很多軌鼓點就是萬能的,乾脆只用了一個鼓點區間就製作完成的歌曲也是有的,這首歌是因為我有想明確體現出來的鼓聲,所以才會寫了這麼多軌。

(一首歌是由許多不同的音軌組合而成的,通常一種樂器或一個人聲就是單獨的一軌,如果同一種樂器有2個以上的音軌堆疊在一起,就代表樂器/人聲的和聲,以及編曲的複雜度會提高。以ANIRAGO來說,歌曲堆疊了超過10軌不同的鼓點,代表鼓點在歌曲中具有豐富的層次感並佔有重要的分量。)

 

Q:能否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眾解釋鼓點的作業流程呢?

A:我最近看到「Luno Lacus」的YouTube頻道上介紹了有關麥克傑克森在工作室裡製作音樂的幕後秘辛,看著那個影片,我覺得和我們團隊現在聚在工作室裡做的事情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裡面包含了將偶然聽到的音效製作成鼓點,雖然不是一般的鼓點樣本,但只要音色合適,就能嘗試製作成節奏樣本(Rhythm Source),感受到我在做的事情並不是錯的。
 

▲影片4:58講述了關於麥可傑克森歌曲中鼓點製作的幕後過程。

 

Q:所以是通過敲打管子或膠合板來製作鼓點的例子啊,那麼專輯中也有這種並非鼓點樣本而是節奏樣本的案例嗎?

A:這首歌裡面是沒有的。不過一直想到這次的音源任務,以這次的音源任務的情況來說,我把很多Clap音效製作成Kick Drum音效,做了很多變形上的嘗試。

 

Q:在導入部有想要呈現出怎樣的感覺嗎?

A:如果一直重複使用我很熟悉或是常用的聲音的話,我會很容易感到疲倦,所以我都會盡可能地嘗試不一樣的進行方式。經過各種嘗試之後,彈著鍵盤逐漸找到了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去連結的起點,就會想辦法用在歌曲中。就這樣製作後,俊宇在混音時會說「這也太模棱兩可了」,我都不知道會這樣(笑),但我想在不偏離太遠的界線內,一點點努力嘗試改變現有的作法,因為是不尋常的事情,所以還蠻喜歡的。

 

Q:副歌部分開始時,與其說是爆發的感覺,編曲上聽起來反而有種更加壓抑的氛圍,有刻意想要呈現這樣的演出嗎?

A:這是一首以Zion.T哥的聲音作為主角的歌曲,這首歌伴奏並不會在編曲上暗示接下來會出現什麼樣的旋律。因為這首歌的編曲是用襯底(Pad)的性質鋪墊而成,所以我認為Vocal的力道是非常重要的,這樣透過人聲表現出來的感情線反而能更好地傳達給聽眾。最後才出現編曲做引導的部分,起到告訴大家這裡是高潮部分的作用。(簡單來說ANIRAGO的編曲其實並沒有很多旋律性的烘托,是很平穩的編曲,所以才會說主要靠Vocal做主導,但最後3:00開始「Bang bang」那段才有比較豐富的旋律樂器加入,把歌曲推向最高潮的部分,我想玟佑是這個意思啦。)

 

Q:雖然Zion.T的演唱本來就很厲害,但是否有特別指導的部分呢?

A:Zion.T非常清楚我要往哪個方向前進,一起寫歌詞的韓星也是我長久以來的好友,非常了解我現在的狀態,所以整體來說我沒有特別去指導什麼,就自然按照我想要的方向實現了。

 

Q:這樣的話,我特別好奇你說在ANIRAGO費了很多心思的後期製作指的是什麼呢?

A:主要是在聲音了加上質感的過程,可以說是「著色」的過程吧,似乎在那個部分花了很多心思。比如說Rhodes(一種R&B歌曲中常用的電鋼琴)雖然是我非常熟悉的聲音,但要給樂器加上更特別的音色的話,就需要苦惱要在樂器上加上什麼樣的和弦,另外還有透過硬體設備讓質感變得更加溫暖的過程。雖然歌曲中的樂器構成本身是單純的,但我想讓每一個單一的樂器都充滿力量。
 

 

Q:這樣的嘗試是活用過去各種創作中獲得的經驗得出的成果,或是透過這次機會首次做的嘗試呢?

A:我想我們所有人都投入了過去所有的經驗在裡面。俊宇最近正在蒐集各種硬體設備,而我最近也在製作這種音樂嘛,所以感覺這個時機很適合把這些東西匯集在一起,我想我們在創作時結合了彼此身上擁有的東西。

 

 2. CACTUS feat. Crush, Beenzino 

 

Q:剛才也有說了一下,請說明一下寫〈仙人掌〉這首歌的契機。

A:現在已經收拾掉了,但本來工作室大廳的角落裡就有仙人掌。有一天,在吃完飯收拾的時候,看到花盆裡巨大的仙人掌都死了,我就心想「我也會那樣嗎?」前年出演《Show Me The Money 9》的時候也是,我從老家來工作室的路有點遠,坐車來的時候,在汝矣島的下班時間會看到上班族在人行道前玩手機,看到這些,就會心想「我現在才上班,那些人卻已經下班了,真的是另一個世界。」

另外,與朋友見面或是跟新認識的人說「我在做音樂」時,會感受到微妙的視線,經常會感受到這好像是非常獨特的人生,但是在業界裡,我也是平凡的人,沒必要認為我很獨特。總之我也是通過工作賺錢,透過反覆工作來實現自我,或是接近我想要的聲音來獲得快感,這跟其他人在做自己的工作時,帶著信念去獲取回報是一樣的,所以我也只是在做一樣的工作罷了,覺得是不是把我看待得太不一樣了呢。

不管怎麼說,這種背離感在出演節目後好像變得更嚴重了,因為不管怎麼說,在節目中設計好的演出部分比我想像中的要來得更多。因為展現出來的跟我想像中的有所差距,也有背離感變得變大的部分,所以想對此發脾氣,這好像是寫這首歌的契機。

 

Q:以〈仙人掌〉的情況來說,在聲音上想做什麼樣的嘗試? 而且邀請Crush和Beenzino來唱應該也是有原因的吧。

A:我想多融入一些2000年代流行的英國搖滾樂。特別是製作這首歌時經常聽Jon Brion的音樂,我很喜歡當時發行的《戀愛雞尾酒》(Punch-Drunk Love)電影原聲帶,我也很喜歡那部電影。總之,這首歌主要是Band的聲音,也融入了像KIRINJI樂團一樣的顏色,是那種情調的音樂。

以這種風格完成這種主題的歌曲時,我思考過在韓國誰能很好地消化這首歌。如果這個故事寫得太自戀自艾的話,會顯得畏畏縮縮的,無法給人很刻薄的感覺,所以邀請了我認識「最幹練的內向人」中的兩位,兩人都是幹練的INFP藝人喔。(笑)

*KIRINJI是來自日本埼玉縣的樂團,玟佑在這次專輯的推薦歌單中也有推薦了這個樂團的Arcadia這首歌。
 

 

Q:因為是〈仙人掌〉這樣的主題,在聲音表現方面也有更費心的部分嗎?

A:非常乾燥,音軌非常簡練,殘響也不多,樂器的攻擊性非常犀利。一聽到這個故事,可能會覺得是按照主題去設計編曲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是編曲先做好的。我的靈感總是來自於聲音,如果先考慮主題的話,思緒反而會變得複雜,所以我好像不太能做領導性的工作,但我覺得先做自己想做的,然後再想有什麼相符的主題,這樣滿意度會更高,畢竟我不是使用自己聲音的人。

 

Q:聽〈仙人掌〉的話,Beenzino每唱一句樂器都會跟著變奏,這是原來草案裡就有的,還是編曲的時候添加的呢?

A:是從草案開始就有的。現在聽著已經完成曲的人可能會覺得整體聲音聽起來有點簡約,因為這是我的專輯,所以在製作的時候用我的標準做得非常簡約。與外包的製作過程相比,跟其他藝人合作時,我會發送只有和弦和bass line等只包含了基本資訊的音軌過去,然後藝人根據那個製作top line(主旋律)之後,我才能找到相應的聲音加進去,像貼上肉一樣完成歌曲。但這是我的專輯,所以是在我想做的事情都先做好的狀態下再邀請藝人,所以大部分曲目基本上都是按照初期製作的歌曲狀態進行,最後再增加一兩個樂器的方式完成的。

 

Q:並非單純的循環(Loop),而是每一句都加入不同的聲音,這種不斷變化的風格跟本人的音樂傾向相符嗎?

A:跟我的音樂傾向蠻符合的,也許是從PEEJAY哥那邊繼承下來的氣韻吧。

 

Q:你認為PEEJAY是一個怎樣的製作人呢?

A:PEEJAY哥的音樂以空間感為特徵,雖然使用的樂器數量不多,但會準確地出現在需要聲音的地方,平衡感非常強,我覺得韓國最棒的製作人還是PEEJAY哥。

 

Q:我也認同。我們再聊一聊歌曲吧?Beenzino的歌詞沒有單獨指導的部分吧?

A:對,直接把歌詞交給Beenzino哥了。我說明了仙人掌的主題和裡面包含的比喻,再加上Beenzino哥的想象力,才有了現在的歌詞。

 

Q:第一次聽到「*뺑이(좆뺑이)」這句歌詞的時候沒有嚇一跳嗎?(全員大笑)

A:我覺得是一句很好的歌詞。而且仔細聽的話,歌曲細節上還有因為被刺而疼痛的配音,很有意思。雖然仙人掌比起專輯中的其他歌曲來說比較抽象一些,但感覺是一首很帥氣的歌曲。

*「좆뺑이」本身是形容做完非常辛苦的工作時候內心很幹的狀態,「좆」在韓文其實就是「屌」的意思,是一句髒話,所以在歌詞裡需要用「X뺑이」的方式呈現,另外歌曲中1:33處Beenzino唱到「刺進我的手臂裡勾出了血(뻗어 내 팔 안쪽에 꼈다 피가 났잖아)」時,確實有「啊!」了一聲XD

 

 3. SKIT feat. Lee Hi, Loco 

 

Q:現在來分析一下SKIT吧?看了介紹說這是ANIRAGO的後續故事,歌曲本身不知為何會讓人感到淒涼,簡單說一下製作歌曲的契機如何?

A:雖然不是和ANIRAGO在同一條線上發生的事情,但從某種角度來看,可以想成是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歌曲是關於「瞬間的單戀」的故事,我當時在熟人的介紹下,經歷了可以說是命運般的安排。我其實不是那種容易突然敞開心扉的類型,但是卻在某個瞬間突然打開了心門。「就是這個,我現在可以幸福了」,是一首想表達內心激動後卻突然墜落時,那種空虛感的歌曲,是在3月到4月左右製作的。

 

Q:原來是表現了內向人的單戀的歌曲。這種主題要如何在音樂面上描繪出來呢?

A:其實SKIT是編曲版本最多的一首歌。專輯中收錄的其他歌曲是我有想表達的聲音而製作的歌曲,但SKIT是一首有明確的主題和故事的歌曲,所以剛開始製作了以搖滾為基礎的音軌。之後收到了Loco哥的聲音,因為Loco哥的歌詞語氣不太適合那個編曲,所以從更有重量感的1990年代編曲重新換成了2000年代的R&B風格,後來才收到了Lee Hi的vocal。1990年代風格的編曲會給人一種時代感過於強烈的感覺,所以最終以現在的版本完成了編曲。

 

Q:讓這兩位參與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嗎?

A:兩位都是除了專輯之外,還有在一起製作很多東西的情況。像Loco哥的話,跟我認識很久,和我的MBTI也一樣。Loco哥是一個非常小心翼翼、不太會說話的人,偶爾也會有一些突發行為,這些部分和我非常相似,感覺可以用歌詞很好地表達我的心意。Lee Hi則是現在有很多一起製作的曲目,然後看了Lee Hi的歌詞,我覺得她能把對方的立場用令人厭惡的歌詞好好表達出來,兩位聚在同一首歌是有原因的。

 

Q:事實上,讓兩位參與到專輯中經常被認為是可以直接跳過的「SKIT」中,也很有趣。(Skit在專輯中通常是沒有唱歌,用說話的方式構成的小短劇。)

A:每當看到「SKIT」這個單詞的時候,我認為這是專輯中最短、消費音樂的人最少會去聽的曲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就像我以為我和對方會建立良好的關係,但最後只成了擦肩而過的關係一樣,同理地,雖然以為SKIT會成為名曲,但不過只是專輯中眾多一聽而過的歌曲之一罷了,想到了這樣的比喻。

 

Q: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的意圖,這次的專輯在很多方面都能感受到立體感。有沒有對Slom現在的狀態產生影響的電影或作品?

A:是的。今年看了很多梁朝偉出演的電影。另外,王家衛數位修復的電影也看完了,其中我非常沉浸在《2046》裡面。

 

Q:提到王家衛也很有意思。仔細分析一下細節的話,Loco的part後面能聽到聲音樣本,這裡是不是改變了兩位歌手的聲音?

A:其實是聲音樣本(Voice Sample),是Cam O'bi的聲音。我把「Okay Okay」的部分加進了音軌裡,感覺非常適合我,這個樣本也融入在Chance The Rapper的"Living Single"中。

 

 

 4. D.R.E.A.M. feat. pH-1 

 

Q:在聲音上想要包含哪些東西呢?

A:想體現一下當時喜歡聽的Benny SingsThe Free Nationals等音樂家的做法,要製作這種鼓點時該怎麼做,嘗試了多次,同時為了發行適合我的專輯,想找到中間的平衡點。

 

Q:D.R.E.A.M. 是那種一聽就覺得有很多鼓點的歌曲,鼓聲也有一種live演奏的感覺。

A:這首歌的鼓點大概就有15個音軌左右,雖然有主要的合成器節奏,但也有加入了牛鈴(Cow Bell,節奏樂器的一種)之類的。其實鼓點是用MIDI(電子樂器)製作的,為了讓MIDI鼓像現場演奏的鼓聲一樣,我們做了Overhead Mixing,所以就像在工作室錄鼓聲一樣,另外在單獨的房間製作,給人一種實際演奏架子鼓的質感,從混音工程上去貼近,很有意思。

其實以前沒有做過這種嘗試,這次製作D.R.E.A.M.的過程中對混音的熟悉度以及工程上的理解度,給予我在製作《Show Me The Money 10》的Trouble或製作人公演曲目時很大的幫助,像這次專輯整體上就讓我對聲音的空間佈局有了很多領悟。

*Overhead指的是一種鼓組的收音技巧,會決定一套鼓組在錄音時整體收音的立體感、空間感及平衡感。如果是使用現場演奏的鼓組來收音,通常會在專門錄製鼓組的房間裡進行錄音,玟佑想說的是這首歌的鼓組雖然不是用真實演奏的方式錄製,但透過相同的Overhead混音方式,同樣可以將MIDI鼓打造出真實鼓組的質感。

 

Q:可以再解釋一下空間佈局的概念嗎?

A:比如說這裡有一個白色的杯子,而這個杯子是比較接近右邊,還是比較遠離右邊,有這種更加細緻的呈現階段。聲音也是一樣,不是發出聲音就結束了,聲音是比較柔和地出現了,還是不太柔和地從右邊出現,又或是從更右後方一點的地方出現,是有這樣的區別的。

在有著各種聲音的情況下,我會想像有不同的演奏家在演奏不同的樂器,然後要去想像這些人站在什麼樣的位置,會考慮這些要素來做樂器的配置,在我比較不了解的領域裡俊宇就會幫助我。有些聲音不是從中間傳來,而是從兩側傳來,那麼中間的地方就會空出來,將空出來的地方用其他東西填補起來的方式去進行配置。

簡單來說這就是3D的領域,不是往左或往右,在混音時還要考慮上下前後等方位,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沒有盡頭的作業,多虧了一起工作的人都給我很多支持才能順利完成。同時進行《SMTM 11》以及專輯收尾工作的那一個月真的非常疲憊,現在好像能輕鬆一些去準備音源任務了。

 

Q:D.R.E.A.M. 的導入部分能聽到有和聲出現,這個是pH-1自己主動唱的嗎?還是有Slom指導的部分呢?

A:我是先把pH-1哥的主要vocal配置在現在的位置上,即使他沒有把歌曲所需的素材全都用上,但一次性發過來的話,要如何再重新建構就是我的責任了。

 

Q:事實上,Slom和pH-1分別來自LA跟紐約,我在想是不是參與的團隊也都具有這種兩面性呢?

A:這真是個很好的解夢(笑),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圖。

 

 5. 寄給你的信 

 

Q:〈寄給你的信〉不是重製了光與鹽(빛과 소금)的歌曲嗎?這次專輯裡收錄重製的歌曲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嗎?

A:其實今年春天遇到了很好的機會,所以見到了張基浩教授。我一般不會在媒體上談論家人,但其實張基浩教授和我媽媽認識,我第一次使用的MIDI鍵盤是媽媽作為高中畢業禮物送給我的,收到的是KURZWEIL公司的MIDI鍵盤,推薦那個款式的人就是張基浩教授。(在這個電台裡也有提到背後的故事)

媽媽告訴教授「我的兒子也喜歡音樂」的話,教授也會在遠方表達支持。雖然我沒有親自跟他見過面,但是媽媽偶爾會跟教授說「我兒子製作了這樣的歌曲」然後發給他,教授聽了以後說很好聽。因為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把歌給教授聽這種事實在是太尷尬了,所以還質問了媽媽為什麼要給教授聽。(全員大笑)

但是最近我還出演了《Show Me The Money》,教授先跟我說想見我一面,透過這麼好的機會見到了教授。他第一句對我說的話就是「要早點睡」。聊著聊著,在旁邊也能聽到其他老師之間的對話,覺得老師那個時代的人進行的對話和我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因此這麼來看,我們這代的藝人們年紀變大之後,只要都健康地活著,不要坐牢或死去,感覺世界會變得更美好一些的,就這樣在做音樂的人生中找到了很好的榜樣,所以非常幸福。我本來就喜歡光與鹽和張基浩教授的音樂,教授還在我第一次做音樂時不知不覺地給予了幫助,而且這又是我的首張正規專輯,想表達對教授的感謝之情,因此收錄了這首重製歌曲。

 

Q:那麼Slom覺得原曲有著什麼樣的魅力呢?

A:我覺得歌曲人聲和歌詞融合在一起的感情線非常美麗,另外歌詞究竟是想對誰說的話呢,有點讓人搞不清楚,那種朦朧感也很喜歡。某種程度上聽起來像離別歌曲,有時又聽起來像愛情歌曲,有很多種複雜的感情和澎湃的感覺,這一點非常好。

 

Q:那麼Slom又會想要如何重新詮釋原曲呢?

A:首先製作這首歌的時候最常聽的是Vangelis,以及申炳河老師的〈陣雨〉,當時聽到的聲音好像很自然地融入到了音樂中,而且總有一天我也想嘗試電影音樂。同時,我也想在不跳脫太遠的範疇內製作新穎的歌曲,所以歌曲變得有點枯燥時突然出現了808鼓,增添了嘻哈元素。

*希臘音樂家Vangelis是一名著名的電影配樂家,參與配樂的電影包括《銀翼殺手》等片,並以《火戰車》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獎。玟佑曾經分享過《銀翼殺手》中的Love Theme這首配樂正是創作〈寄給你的信〉時經常聽的歌曲,同時申炳河的〈陣雨〉也是電影配樂,並非歌手演唱的歌曲,兩首歌一併附在下方。
 

 

Q:突然出現了808鼓,真的很有意思呢。歌曲還有哪些亮點呢?

A:(808鼓出現的地方)在原曲是「沒能說出來」(原曲歌詞為말하지 못했지)的部分,那個地方樂器鋪墊了非常多層,聲音都有點快要過度負荷的感覺了,似乎表現了不知道是消極還是積極,是幸福還是憂鬱的複雜感情。因為是沒有歌手參與詮釋的歌曲,這次專輯中收錄的兩首純音樂歌曲反而很好地展現出我如何透過聲音來表現自己的感情。

*808鼓指的是一種知名的電子鼓機「TR-808」,在嘻哈音樂中經常被大量使用,所以嘻哈音樂中經常可以聽到「808鼓」這類的說法。另外這裡說808鼓出現的部分是歌曲約1:35處,所有樂器不斷漸強推向高潮的地方,可以聽到原本淺淺鋪在後面的鼓聲明顯被放大了。
 

 

 6. WHAT DO I DO feat. Will Heard 

 

Q:WHAT DO I DO是什麼時候製作的歌曲呢?

A:是在2017年製作的,跟參與歌曲的Will Heard透過Instagram進行了溝通,去年在採訪中提到的Kai Smith也是如此。多虧了我很努力在經營SoundCloud,所以會有很多外國歌手追蹤我,所以就儘量發揮會說英文的優勢,和藝人積累交情。 

想著什麼時候要跟他合作一下,就突然給Will Heard發送了歌曲,但是他非常輕鬆地就傳回了現在的歌曲版本。他本人用麥克風錄製了和聲發過來,我再以一首歌的形式完成了這首歌。

 

Q:歌曲中想表達的一天是什麼樣的一天呢?

A:整體上來說,無論我的創作是否可行,或是不知道何時才能用上,我都會像習作一樣先把東西做好,有只製作了鋼琴演奏曲的時候,也有只製作了鼓點循環的時候。每當這種時候,我都會在項目檔案上標上製作日期,有時會將那天吃過的食物、當天的心情寫成文章記錄起來,也有在歌曲完成後寫下主題的情況。有的歌曲還寫著「就當作一週內只開派對一樣工作吧」,這首歌的檔名正是WHAT DO I DO,Will Heard很好地捕捉了這個題目,以自己的風格將歌曲詮釋得很好。

 

Q:聽完WHAT DO I DO後,感覺樂器比人聲更靠前一些,這個部分有什麼樣的意圖呢?(我也認同!所謂的「更靠前」值得應該是樂器的聲音比人聲更能聽清楚一些,第一次聽的時候就覺得vocal有點朦朧感。)

A:專輯的最後三首歌是刻意佈局得更集中在beat上沒錯。像WHAT DO I DO是在beat裡放入vocal的狀態,後半部的三首歌是抱著希望大家能更集中聽beat的心情,進行了這樣的配置。

所以WHAT DO I DO也有一段過渡長度的solo和完全以演奏形式呈現的間奏。其他歌曲公司還是會考慮一些比較商業性的選擇,但後半部這三首歌可以說是按照我的意願製作的,我還拜託金承賢像Lee Ritenour(美國爵士吉他手)一樣彈吉他。

 

 7. 雨傘 

 

Q:我也很好奇〈雨傘〉想要集中表現哪些東西。

A:本來歌名叫Balvenie(一種威士忌的名字),但在專輯名定為WEATHER REPORT後改成了現在的名字,是專輯中在最酒醉的狀態下完成的歌曲。在下雨天喝威士忌喝得爛醉,搖搖晃晃地回到了家裡,因為睡不著,所以想創作一下。雖然製作了一段loop,卻和BPM不搭,但大概還能繼續製作,所以在不太搭的情況下,在一個個樂器上自己賦予意義進行了創作。 

樂器全都在反拍上出現,音格上對準拍子的只有kick和snare而已。(Kick和Snare都是一種鼓點音效),貝斯也是提前出來然後弱了下去,我幾乎沒有再去修飾當時藉著酒勁打下鼓點的觸感和時機,混音之類的倒是一直在修正,感覺原封不動地保留了當時喝醉的感情狀態,很有趣。一天即將結束的時候不也是這樣嗎,每次喝酒後即使變得很興奮,回到家躺下來時也會變得很安靜,包含著那種氛圍。

 

Q:〈雨傘〉裡的Hi-hat聲會讓人聯想到下雨的天氣,有像這樣在音軌上用聲音進行演繹的部分嗎?

A:鼓點之間間歇的部分都是濕漉漉的,但突然想加入一點乾燥的感覺,在那之後都是配合著心情隨意加入不同的創意。

 

6e8e2101770dcc866e391ed0da60f15c.png

 

 全專總結|WEATHER REPORT的意義 

Q:就這樣按照曲目順序做了分享,那麼對Slom來說,WEATHER REPORT是有著什麼意義的專輯呢?

A:這幾年來關於我的狀態、在各種事件發生時我所做出的反應,以及為了避免這種事再次發生而費盡心思的我帶來安慰,像是一張告訴我「這種時候變得憨厚一些也沒關係」的專輯,當然我想未來還是不會輕易就改變的。

 

Q:在個人情感上是這樣,那麼在音樂方面找到了什麼意義呢?

A:在聲音設計上做得更簡約,以及歌曲混音的部分上確實成長了。

 

Q:確實可以說是後製方面成長了很多的專輯,那麼以人性的角度上,你覺得你成長了什麼呢?

A:因為每個人生活的背景環境不同,所以基礎也不一樣嘛,所以現在我才意識到即使我無論怎麼做,和那個人的情況也不會好轉的事實。雖然從某種角度來說比較接近虛無主義,但如果往正面的方向去想的話,我意識到沒必要太過於費心,就這樣向前走比較好。

 

Q:不知為何感覺Slom變成大人了呢了 (全員大笑) ,那麼希望聽眾們怎麼聽這張專輯呢?

A:我覺得WEATHER REPORT並非聽完以後會變得開心的專輯,但如果有和我性格相似的人,或者對以前的選擇感到自責或後悔的人,至少是能給他們現在的生活注入自信的專輯,希望能成為給那些人帶來安慰的專輯。

 

Q:還有其他的專輯活動嗎?

A:因為《SMTM》幾乎讓我無能為力,估計會出演「Psick Show」吧。先前也有提到,我在媒體上不怎麼說英語,會下意識地不去說,甚至會刻意使用韓式英語,在LA任務的時候也是用韓文做提問的。在節目播出的時候透露了我是從海外留學回來的,大學的名字也出現了(SMTM 10第一集曾以UCLA名校畢業的方式去介紹Slom),其實曝光這些會讓我覺得有點壓力,不過這是目前唯一一個行程,所以非常久違地說了英語。

 

 

Q:最後對粉絲們說句話吧?

A:從某個層面來說,我在過了1年多後重新發行了專輯。雖然是正規專輯,但希望大家不要因為規模比較小、曲目長度比較短而感到傷心。如果能理解成這是為了能夠經常製作專輯而推出的形式,多多喜歡的話就好了。(全員大笑)

 

受訪辛苦了。

 

*原文連結:https://hiphople.com/interview/24076540
*第一部分的完整翻譯可參考oops_octopus的微博,跟我翻的第二部分結合起來的話就是完整的訪談翻譯。
*全文翻譯by 紙飛機電台,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 

Slom(슬롬):不冷也不熱,像水一樣變幻無形的製作人。

【專輯】Slom正規1輯《WEATHER REPORT》:無期而至的天氣,不再去預測的人際關係。

【專輯】Sumin & Slom《MINISERIES》全曲目賞析:率性的都市狗血愛情劇。(含歌詞翻譯)

【專訪】Slom成為製作人的音樂旅程:製作出讓人產生細緻影響的音樂是我的夢想。

【專訪】《ELLE》12月刊:互相點燃火種,碰撞出強烈光芒的Zion.T和Slom。

 


 

追蹤紙飛機電台Instagram

2022.11.29

arrow
arrow

    Viv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